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韩礼元团队与苏州黎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组成产学研团队,利用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技术,获得了面积36平方厘米、能量转化效率12.1%的电池组件。
长期来看,GTM Research预测,到2021年光伏逆变器出货量将超过100MW,中国市场仍将领先,但份额预计下降。然而,就营收而言,传统巨头SMA再次领先。
资深太阳能分析师和报告作者Scott Moskowitz表示,受组串逆变器和1500V逆变器的冲击,美国市场的集中式逆变器价格跌幅超过一半。事实上,排名前五的厂商就超过了全球一半的逆变器出货量。价格压力仍是成熟逆变器市场所面临的恒定现实。其中,中国企业华为自2015年起保持其领先地位,今年上半年占据全球17%的市场份额。但随着世界三大市场中国、美国和日本的需求减少,2017年出货量将降低5%。
在出货量方面,预计2016年全球光伏逆变器的出货量将达到创纪录的63.5GW。GTM Research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场逐渐集中,今年上半年前十大制造商的出货量占比80%。明年,摩洛哥境内还将开工建设两处类似的太阳能发电站。
摩洛哥计划大幅度削减化石燃料的使用,同时满足每年以7%速度增长的能源需求。它坐落在阿特拉斯山脚下,距离摩洛哥城市瓦尔札札特(Ouarzazate)10公里,后者的绰号就叫沙漠之门。它将使用巨大的塔来储存太阳的能量。加纳和乌干达也在规划大型的太阳能发电站。
全球规划装机容量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摩洛哥瓦尔札札特-努尔太阳能发电站的首期工程于今年早些时候投入使用。特点:日落后仍能发电目前,整个太阳能发电站是由500000块曲面镜子组成,每个大约40英尺高。
阳光可能让非洲成为一块向世界提供能源的大陆。为此,发电站只能采取措施,减少水的消耗,比如使用增压空气代替水来清洁镜面。此外,电站将安装使用空气的冷却系统。但摩洛哥瓦尔札札特的巨塔设计高度达到26米,将成为全世界最高的该类设施。
摩洛哥太阳能机构的Sellam对努尔项目期望甚高: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能源自给自足,但如果未来产量有盈余,我们也可以向其他国家供应能源。据英国媒体报道,该太阳能发电站大约有200个足球场那么大,布满了曲面镜。通往太阳能发电站的道路连接起了附近的村庄,学生上学的交通条件大为改善。摩洛哥计划,到2020年,该国14%的能源将来自太阳能。
目前看来,努尔1的表现非常给力。即使在太阳下山后,该电站仍能持续生产。
根据规划,第二期和第三期工程分别占地680公顷和750公顷,预计投资8.1亿欧元和6.45亿欧元,装机容量为200兆瓦和150兆瓦。发电站的第二期和第三期工程正在建设中。
为发电站提供水源的管道惠及周边的33个村子。待装机容量为70兆瓦的第四期工程建成投产后,瓦尔札札特-努尔太阳能发电站的装机总容量将达580兆瓦,成为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未来:三期工程建巨塔这座太阳能发电站的一期工程被命名为努尔1(Noor1),它实际的发电量已经超出了预期。隐忧:水资源匮乏除了提高摩洛哥的能源产量,这个太阳能发电站也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但太阳能发电站的运转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天气晴好时,你可以看到这些镜子(即反射器)齐刷刷地随着太阳的方位而转向,就像一株株巨大的向日葵。
多年来,太阳能的开发和应用饱受争论;如今,越来越多日照充足的国家放开怀抱,拥抱这项天赐的清洁能源。因此,即使在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太阳能也日益受到重视。
这一规划比现有的设计更节约空间。这种设计被认为更有效率。
太阳能发电站的经理MustaphaSellam说,发电站的用水量只相当于水坝产出量的0.5%。开工建设的最初两年,有2000名工人受雇于该项目。
此前,南非、西班牙和美国的一些太阳能发电站已经使用过类似的塔。其他非洲国家也在积极建设太阳能发电设施。努尔2(Noor2)与第一阶段工程差不多,但努尔3(Noor3)会采用新的设计。同时,南边Draa山谷的农田也指望着水坝的水来灌溉。
中东国家和地区,如约旦、沙特和迪拜也在建设太阳能发电站。这里的日照时间长达每年330天,是建设太阳能发电站的理想位置。
下一阶段,工作人员计划将这一持续生产时间延长到日落后的8个小时。通过建设风力和水力等再生能源设施,到2030年,摩洛哥可望生产出52%的自用能源。
根据努尔3的规划,将有7000块平面镜围绕着巨塔,它们将太阳射线反射到塔顶的接收器中。为了清洁和冷却,发电站要从当地的ElMansourEddahbi水坝抽取大量的水。
南非已是全世界排名前十的太阳能生产国,卢旺达2014年建起了东非的第一个太阳能发电站。镜子将太阳光聚集到一个充满液体的管道里,并将液体加热到大约393摄氏度。然而近几年来,发电站所在的半沙漠地区水源不足,水坝的水量减少随着仍维系MIP协议的中国大厂所剩无几,此制度几乎形同虚设。
中欧MIP协议在2013年8月与中欧太阳能双反同时推出,原本将于2015年12月结束,但因EUProSun在2015年控诉中国有厂商违反协议,因而使MIP协议递延到2017年3月,且欧盟也展开了反诈欺、反规避等相关调查,甚至延烧台湾和马来西亚厂商。欧盟与中国之间所设置的太阳能产品限价限量(Minimum Import Price,MIP)协议预计将在2017年3月终止,但又有中国厂商退出协议。
前身为欧洲太阳能产业协会EPIA的欧洲太阳能组织Solar Power Europe曾于今年7月联合上书,呼吁欧盟中止对中国太阳能产品的贸易壁垒。Solar Power Europe认为,中欧MIP实施三年以来无助于欧洲太阳能产业,却反而造成八成以上的相关工作消失。
中国厂商江苏赛拉弗(Seraphim)、宁波华顺太阳能等两家公司宣布退出中欧MIP协议名单,已是在天合光能、晶澳、晶科、乐叶光伏、西安隆基、无锡尚德等知名度高的公司之后又有太阳能厂自请退出。PVMagazine报导,赛拉弗与华顺太阳能被发现有破坏MIP协议的嫌疑,因此退出MIP协议,但是遭逐出或者主动退出,目前讯息并不明确。